111年特教課程計畫
南投縣立 大鞍 國小111學年度 數學 領域教學計畫表
領域 |
數學 領域 |
||||||
融入特殊需求領域課程: 學習策略 |
|||||||
班型 |
巡迴輔導 班 |
||||||
每週節數 |
1節 |
教學者 |
洪孟郁 |
||||
組別/教學對象 |
B1組(六年級數學)/許栢睿(六甲) 1人 |
||||||
重大議題 |
□人權教育 □環境教育 □海洋教育 ■資訊教育 □家政教育 ■生涯規劃教育 □性別平等教育 |
||||||
主題:
|
|||||||
調整能力指標 |
第一學期 |
[一、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] 6-n-01-3 能分辨 2、3、5、7、11、13、17、19在100以內的倍數。 6-n-02-2 能辨識最小公倍數為兩整數各自的倍數中所共同具有且為最小的數。 6-n-02-4 能運用乘法求出兩整數的最小公倍數。
[二、分數除法] 6-n-03-5 能透過約分將分數化成分子和分母互質的最簡分數。
[三、數量關係] 6-a-04-1 能列出多算式來解決「和不變」的問題,並根據乘除互逆、加減互逆作為檢驗。 6-a-04-2 能列出多算式來解決「差不變」的問題,並根據乘除互逆、加減互逆作為檢驗。
[四、小數除法] 6-n-06-2 能用直式計算小數點一位數除以整數的生活問題,並熟練商的小數點位置及餘數的處理。 6-n-06-3 能用直式計算小數點二位數除以整數的生活問題,並熟練商的小數點位置及餘數的處理。 6-n-06-4 能用直式計算小數點三位數除以整數的生活問題,並熟練商的小數點位置及餘數的處理。
[五、長條圖與折線圖] 6-d-01-1 能辨識長條圖中橫軸與縱軸的單位。 6-d-01-2 能將整體次數、數量、人數等資料製成長條圖。 6-d-02-1 能辨識折線圖適合用在時間或數量變化的有序資料。 6-d-02-2 能根據表中數據繪製折線圖,並注意橫軸與縱軸的單位、選用合適的單位間隔。 6-d-02-3 能利用波浪線節省繪製的空間。
[六、圓周率與圓周長] 6-s-03-1 能分辨圓周長與直徑成固定比率,稱為圓周率,其值大約為 3.14。 6-s-03-2 能分辨圓周長的公式為圓周率×直徑。
[七、圓面積] 6-s-01-2 能利用基本幾何圖形的面積公式,計算複合圖形的面積。 6-s-01-4 能利用簡單柱體的體積公式,計算嵌入圖形的體積。 6-s-03-3 能分辨圓面積公式為圓周率×半徑×半徑。
[八、等量公理與應用] 6-a-01-1 能辨識在等式兩邊同加、減、乘、除一數時,等式仍然成立。 6-a-01-2 能運用等量公理進行單步驟未知數問題的解題。
[九、比、比值與成正比] 6-n-10-1 能辨識兩量在變化時,一量增加,另一量也跟著增加,且比值皆為固定的現象稱為正比關係。 6-n-10-2 能辨識日常生活中的正比現象,例如:速度固定時,距離與時間成正比;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。 6-n-10-3 能辨識日常生活中的非正比現象,例如:爸爸與女兒的年齡關係;正方形面積與邊長的關係。
[十、縮圖、放大圖與比例尺] 6-s-02-1 能從平面圖形的放大或縮小,分辨任兩點之間的長度距離也以相同的比例放大或縮小。 6-s-02-2 能從平面圖形的放大或縮小,分辨角度沒有變化。 6-s-02-4 能從地圖的使用,分辨比例尺為原長度距離的縮小倍數。 |
|||||
第二學期 |
[一、分數與小數的計算] 6-n-05-1 能將分數的情境問題轉化為兩步驟的併式算式。 6-n-05-2 能用兩步驟分數的加法和乘法的併式計算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 6-n-05-3 能用兩步驟分數的加法和除法的併式計算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 6-n-05-4 能用兩步驟分數的減法和乘法的併式計算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 6-n-05-5 能用兩步驟分數的減法和除法的併式計算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 6-n-05-6 能用兩步驟分數的乘法和除法的併式計算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 6-n-05-7 能用兩步驟分數連乘法的併式計算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 6-n-05-8 能用兩步驟分數連除法的併式計算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 6-n-08-1 能將小數的情境問題轉化為兩步驟的併式算式。 6-n-08-2 能用兩步驟小數的加法和乘法的併式計算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 6-n-08-3 能用兩步驟小數的加法和除法的併式計算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 6-n-08-4 能用兩步驟小數的減法和乘法的併式計算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 6-n-08-5 能用兩步驟小數的減法和除法的併式計算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 6-n-08-6 能用兩步驟小數的乘法和除法的併式計算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 6-n-08-7 能用兩步驟小數連乘法的併式計算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 6-n-08-8 能用兩步驟小數連除法的併式計算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。
[二、速率] 6-n-11-1 能從過去學習的數 量單位例如:元、個、長度、重量、時間、面積、體積等,辨識導出單位例如:元/個、公斤/個、公尺/分等的意義。 6-n-11-2 能運用乘法與除法解決生活中包含導出單位的計算問題。 6-n-12-1 能辨識速度=距離/時間或距離=速度×時間。 6-n-12-2 能覺察當速度一定時,距離與時間成正比。 6-n-12-3 能根據數個數對具有共同比值的關係,進行速度快慢比較的生活問題。 6-n-12-4 能辨識常用的速度單位例如:每小時幾公里(公里/小時)、每分鐘幾公尺(公尺/分)、每秒幾公尺(公尺/秒)。 6-n-12-5 能做單位換算以解決生活中的速度問題。 6-n-13-1 能列出多算式來解決「和不變」的問題,並根據乘除互逆、加減互逆作為檢驗。 6-n-13-2 能列出多算式來解決「差不變」的問題,並根據乘除互逆、加減互逆作為檢驗。 6-n-13-3 能列出多算式來解決「積不變」的問題,並根據乘除互逆、加減互逆作為檢驗。 6-n-13-4 能列出多算式來解決「比例關係」的問題,並根據乘除互逆、加減互逆作為檢驗。 6-n-13-5 能列出多算式來解決「基準量」的問題,並根據乘除互逆、加減互逆作為檢驗。
[三、形體關係、體積與表面積] 6-s-01-4 能利用簡單柱體的體積公式,計算嵌入圖形的體積。 6-s-04-1 經由觀察能辨識正方體與長方體兩對面互相平行。 6-s-04-2 經由觀察能辨識正方體與長方體鄰面互相垂直。 6-s-05-1 能辨識長方體的體積為長方形的底面積乘以高。 6-s-05-2 能辨識立方體的體積為正方形的底面積乘以高。 6-s-05-5 能辨識圓柱體體積為圓形面積乘以高。
[四、基準量與比較量] 6-a-04-4 能列出多算式來解決「比例關係」的問題,並根據乘除互逆、加減互逆作為檢驗。
[五、怎樣解題] 6-a-04-1 能列出多算式來解決「和不變」的問題,並根據乘除互逆、加減互逆作為檢驗。 6-a-04-2 能列出多算式來解決「差不變」的問題,並根據乘除互逆、加減互逆作為檢驗。
[六、圓形圖] 6-d-03-1 能辨識圓形圖適合用在表現資料的相對比例。 6-d-03-2 能根據圖示說明或對應圖裡的資料,報讀圓形圖的訊息。 |
||||||
【特殊需求領域課程能力指標】學習策略 1-2-2-1 能運用不同的反覆處理策略複習學習過的內容 1-2-4-1 能說明文章內容的因果關係 1-2-4-3 能表達出文章內容的核心與重要概念 2-2-1-3 能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做正向的歸因(如:我成績進步是因為我很努力) 2-2-1-5 能選擇不同的自我增強策略,給予自己適當的鼓勵 4-2-2-4 能使用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法 |
|||||||
教學目標 |
A.加強符合該年級應有的加、減、乘、除計算流暢度。 B.增進該年級應有之數與量的概念。 C.增進該年級須具備之幾何基本概念。 D.增進該年級應具備之代數的基本概念。 E.進該年級應具備之統計與機率的基本概念。 |
||||||
【特殊需求領域課程教學目標】學習策略
|
|||||||
教學與評量說明 |
■普通班座位調整 ■黑板提供視覺提示
□使用電腦作答 ■提供考試提示語
|
||||||
週次 |
單元名稱/內容 |
週次 |
單元名稱/內容 |
||||
第一學期 |
|||||||
1 |
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 1.能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2. 能了解質因數的意義 |
11 |
圓周率與圓周長 1.能認識圓周長大約是直徑的3.14倍2.能使用圓周率和直徑求出圓周長、半徑。 |
||||
2 |
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 3.能將一個數表現成其質因數的連乘積,並加以記錄。 4.了解最大公因數的意義,並能從所有公因數中,找出最大的公因數 5.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,並能從所有公倍數中,找出最小的公倍數 |
12 |
圓周率與圓周長 1.能用圓周長公式=直徑×圓周率,求出圓周長、直徑或是半徑。 2.能求算扇形的周長。 |
||||
3 |
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 6.能用短除法求100以內兩整數的最大公因數 7.能運用乘法求出兩整數的最小公倍數。 |
13 |
圓面積 1.能以適當的正方形單位,對曲線圍成的平面區域估算其面積。 2.能理解圓面積公式,並求算圓面積 |
||||
4 |
分數除法 1.認識最簡分數 2.能做同分母真分數除以真分數的計算 3.能解決整數除以分數的問題。 |
14 |
圓面積 1.能用圓面積公式=半徑×半徑×圓周率,求出扇形面積 2.能透過圓面積公式求出複合圖形面積。 |
||||
5 |
分數除法 4.能做異分母真分數除以真分數的計算 5. 能解決有餘數的分數除法問題。 6..能根據除數和1的關係,判斷商和被除數的大小關係。 |
15 |
等量公理與應用 1.利用引導學生觀察天平兩端,找出天平上不同物體重量之間的關係。 2.引導學生察覺和理解等式左右同加、減、乘、除一數時,等式仍然成立的概念。 |
||||
6 |
數量關係 1.能正確的畫出圖形的規律 2.能正確的算出數形的規律 3.能透過圖形樣式(三角形數、正方形數),算出正確的數量關係
|
16 |
等量公理與應用 3.能用未知數列出等式 4.能認識加法等量公理。(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一個數時,等式仍成立) 5.能認識減法等量公理。(等式的兩邊同時減上一個數時,等式仍成立) 6.能認識乘法等量公理。(等式的兩邊同時乘上一個數時,等式仍成立) 7.能認識乘法等量公理。(等式的兩邊同時除以一個0以外的數時,等式仍成立。 8.能用等量公理解未知數的應用題。 |
||||
7 |
數量關係 4.能算出「和不變」、「差不變」的問題,並用加減互逆的方式作檢驗 5.能算出「積不變」的問題,並用乘除互逆的方式作檢驗 |
17 |
比、比值與成正比 1.在具體情境中,認識「比」、「比值」的意義和表示法。 2.認識「相等的比」。 3.認識「最簡單整數比」。 |
||||
8 |
小數除法 1能做整數除以小數的計算 2.能做小數除以小數的計算 3.能做有餘數的小數除法計算並加以驗算。 |
18 |
比、比值與成正比 4.能判斷兩數是否成正比 5.能從關係圖判讀兩數是否成正比。 |
||||
9 |
期中評量週 小數除法 4.能解小數除法的應用問題 5.能認識被除數、除數和商之間的關係。 長條圖與折線圖 1.能找出長條圖與折線圖的資訊 2.能認識圖中的省略符號 3. 將統計表的資料繪製成長條圖。 4.將統計表的資料繪製成折線圖。 |
19 |
比、比值與成正比 4.能判斷兩數是否成正比 5.能從關係圖判讀兩數是否成正比。 |
||||
10 |
20 |
期末評量週 縮圖、放大圖與比例尺 1.認識縮圖和放大圖 2.了解平面圖形放大、縮小對長度、角度和面積的影響 3.會繪製縮圖和放大圖 4.認識比例尺。 5.能根據比例尺及實際的長度(距離),求算縮圖上的長度。 6.能根據比例尺及縮圖上的長度,求算實際的長度(距離) |
|||||
|
|
21 |
|||||
第二學期 |
|||
1 |
分數與小數的計算 1.能在具體情境中,解決分數的加減運算問題 2.能在具體情境中,解決分數的連乘、連除、加減或乘除運算問題 |
11 |
基準量與比較量 1.能在具體情境中運用畫線段圖的方法解題。 2.能利用基準量與比較量的關係解決倍數問題。 3.解決由倍數關係求比較量或基準量的問題。 |
2 |
分數與小數的計算 1.能在具體情境中,解決分數的加減運算問題 2.能在具體情境中,解決分數的連乘、連除、加減或乘除運算問題 3.能在具體情境中,解決分數四則運算問題。 |
12 |
基準量與比較量 4..能了解並運用求母子和的方法 5.能了解並運用由母子和求母數與子數的方法。 |
3 |
分數與小數的計算 4.能在具體情境中,解決分數和小數的多步驟四則運算問題。 |
13 |
基準量與比較量 6.能了解並運用求母子和的方法 7.能了解並運用由母子和求母數與子數的方法。 |
4 |
分數與小數的計算 1.能活用四則運算性質,簡化分數和小數的四則計算問題。 2.能活用分配律,簡化分數和小數的四則計算問題。 |
14 |
怎樣解題 1.能理解給定的題目,並透過數量關係解題 2.能理解給定的題目,並運用列表找規律的方法解題。
|
5 |
速率 1.能做時間的分數與小數化聚。 2.能用時間(或距離)的長短,比較物體在固定距離(或時間)內的運動快慢。 3.能認識平均速率的意義及速率的普遍單位(如:公尺/秒、公里/時)。 |
15 |
怎樣解題 3.簡化間隔問題並思考解題方法 4.簡化路燈問題並解題 5.解決圓形周圍的植樹問題 |
6 |
速率 4.能應用距離、時間和速率三者的關係,解決生活中有關速率的問題。 5.能透過化聚做時速、分速或秒速之間的單位換算及比較。 |
16 |
怎樣解題 3.簡化間隔問題並思考解題方法 4.簡化路燈問題並解題 5.解決圓形周圍的植樹問題 |
7 |
第一次評量週 速率 6.能應用距離、時間和速率三者的關係,解決生活中有關速率的問題。 7.解決生活中有關速率的應用問題(流水問題、追趕問題)。
|
17 |
畢業評量週 圓形圖 1.能根據統計資料繪製圓形圖。 2.能解決圓形圖相關的問題。 |
8 |
形體關係、體積與表面積 1.能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中,面與面平行與垂直及線與面的垂直關係。 |
18 |
|
9 |
期中評量週 形體關係、體積與表面積 2.能理解簡單直柱體體積為底面積與柱高的乘積,並用符號表示直柱體體積。 3.能計算複合形體的體積。 形體關係、體積與表面積 1.認識並求算三角柱的表面積。 2.認識並求算四角柱的表面積。 3.認識並求算圓柱的表面積。 |
|
|
10 |
- 班型名稱:集中式特教班、不分類資源班、巡迴輔導班、在家教育班、普通班接受特殊教育服務、資優資源班。
- 領域名稱:語文、數學、社會、自然科學、生活科技、綜合活動、藝術與人文、健康與體育、生活、特殊需求(生活管理、職業教育、社會技巧、定向行動、點字課程、溝通訓練、動作機能訓練、輔助科技應用、學習策略、領導才能、情意發展、創造力、獨立研究)
- 調整能力指標及教學目標之撰寫,以簡潔扼要為原則,精簡摘錄即可。
- 特殊需求領域若未獨立開課,而是採融入方式到其他領域教學,請將引用之特殊需求領域調整能力指標及教學目標列出。
- 學習內容調整:簡化、減量、分解、替代、重整、加深、加廣、加速、濃縮。
- 教學評量方式:紙筆測驗、口頭測驗、指認、觀察評量、實作評量、檔案評量、同儕互評、自我評量、其他。
- 融入重大議題:性別平等、人權、環境、海洋、資訊、家政教育、生涯規劃等議題。
- 學校課程計畫必須確定包含特殊教育班(含集中式特殊教育班、分散式資源班與巡迴輔導班)課程之各領域/科目教學大綱。